2023年,機器換人已成定局?!
工業機器人在人為控制下開啟智能工作,并完美替代了人力在生產線上工作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
與人力相比:成本少、效率高、全天工作。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地上漲,國內制造業勞動力優勢明顯下降,制造業亟待向智能化轉型,在此機遇下,工業機器人大有可為。
我國是工業機器的消費大國,2013年,連續兩年成為全球一大消費市場,汽車制造、電子、橡膠塑料、軍工、航空制造、食品工業、醫藥設備、金屬制品等領域常有工業機器的身影。汽車工業的應用居多,達38%。廣東、江蘇、上海、北京等地是工業機器人產業主要集中地區,數量占全國市場的半壁江山。
雖然市場需求量大,印核心技術缺乏,我國消費嚴重依賴國外企業,尤其是在減速機、伺服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上,本土機器人企業受制于人,只能購買高昂的國外設備。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元年,這一年,國內銷量為3.69萬臺,同比增長36.52%,購買量占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的1/5。2014年,,銷量超過57000臺,同比增長54%以上,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
目前,全球制造業密度為55,而國內密度僅為21,遠低于日、韓、德、美等發達國家,在制造業轉型升級、“機器換人”政策不斷落地的大背景下,未來,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編輯:E